开学之前,张校长对全体老师进行培训。从学生心理到教学原理,从具体目标到操作流程,让全体教师达成思想的共识,为后续共同的行动奠定基础。随后,各组开始了深入的教研。
一年级组在组长秦彦敏老师的带领下,开始了她们的“精耕细作”。
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,一年级每一位老师都承担了中心发言人的任务,共同研究了《小青蛙》、《猜字谜》、《语文园地一》、《小公鸡和小鸭子》、《树和喜鹊》等多篇课文,他们不仅精准把握“七精准”,还研究出认读字与会写字在一节课完成的新的识字教学方法,实现了1:1的课堂时间比例,最重要、最难的写字作业,实现了在课堂完成,真正做到了作业不出课堂。不但减轻了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负担,还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。
在语文教学三月份大赛中,三位老师同课同构,各有特点,精彩纷呈。秦老师的《小公鸡和小鸭子》一课,更是上出了高水平,堪称一年级识字课的典范,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。
秦彦敏老师
张富苹老师
杨倩老师
课堂掠影及教师备课
二年级组
二年级的四位老师,在组长贾春玲的带领下,可谓是拼命三郎。他们研究的内容最多,而且每次研究后都要重新精细梳理教案,一个老师讲完,大家一起反思修改。短短一个月的时间,二年级组的老师们上出了一堂又一堂精彩的语文课。老师们在精准备课的思考和实践中,找到了上课的快乐,悟出了学生学习的规律,打开了提升课堂效率的智慧之门。在《“贝”的故事》一课的教学中,学生不但对汉字的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还对汉字的诸多家族进行了高效的梳理,学生亲历学习的每一个环节,真正成为了“学习的主人”。
教研一览
课堂掠影
贾春玲老师
何心慧老师
张文艳老师
三年级的教研组长是英华语文的资深教师朱晓明,虽然刚刚产假归来,孩子小负担重,但是三年级组的教研,在朱老师的带领下,最扎实、最全面、最深入。从精读课文,到略读课文,再到作文,全部纳入了三年级组的教研范围,挤时间研究、碰时间研究、回家之后在网上研究成了三年级组教研的常态,为了《赵州桥》和《写一种植物》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,全组教师甚至达到了执着执拗的状态。仅是《赵州桥》一课,就经过了多次修改,最终形成了大家都认可的优质教案。
教研一览
教学过程反复梳理
教研探讨
《我的植物朋友》学生作品
朱晓明老师
张乃红老师
吴迪老师
课堂掠影
四年级的两位老师堪称独特。别的组研究教案,他们组研究课堂练习单,他们的研究算得上点石成金,从练习单入手,延展深入,通过不同的路径同样实现了对教材的精准把握,并且更具实效。两位老师一位身怀六甲,一位身兼数职,但是他们的研究却次次真材实料、落地有声。他们把开学一个月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能力,做了一次次精准的连接,收到了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。在三月的语文大赛中,他们“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”,选择了最难的《短诗三首》作为赛课的内容。他们共同创造了引导学生写诗的方法,让学生在课上“诗兴大发”,巧妙地突破了教学难点。陆雨老师,更是以对学生深情而又不动声色地引导,把学生对母爱的体会引向深入,孩子们对诗的理解,从读中、从发言中、从真情写出的诗句中跃然而出。听课的老师们被深深震撼了。产生这样的教学效果,不能不说是集体研课、磨课的功劳。
教研一览
五六年级的组教研,与众不同。姬婷婷老师和李妍荣老师,担任着学校最重的语文教学任务,也是英华最忙的语文老师。但是她们的研究也是非常有含金量的。她们不但研究了正在教学的课本内容,还深入学习管建刚等大师的教学方法,对课堂内的朗读与理解如何深度结合,学生完成练习单与老师的关键讲解如何结合,如何分配教学时间,如何发掘学生的潜质,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,进行了深入探索。同时她们也对新的教学方法和过去习惯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比较思考,提出了从中发现的实际问题。
教研活动
教研一览
姬婷婷老师
李妍蓉老师
“一个思想三个具体目标”已经研究实践了一个月,老师们的热情被点燃,思路被打开,课堂朝着科学、高效迈进,老师们的成长镌刻在孩子们亮起来的眼神里,教学效果展现在孩子们一份份当堂完成的作业里,这一切,让人欢欣鼓舞。
兰叶春葳蕤,桂华秋皎洁。欣欣此生意,自尔为佳节。阳春三月,英华的老师们深入语文教学研究的腹地,探索规律、研究方法,以对学生强烈的责任心,开启了英华的教研之旅。虽然开学刚刚一个月,但春华的耕犁已经挥起,秋实的种子已经埋下,每一个教研的日子,都是英华精准、精细的脚步,都将记录英华的成长、成熟与成功。